水體在風景園林中的作用在園林諸要素中,以山、石與水的關系最密切。中國傳統園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園。“一池三山”、“山水相依”等都成為中國山水園的基本規律。大到頤和園的昆明湖,以萬壽山相依,小到“一勺之園”,也必有巖石相襯托,所謂“清泉石上流”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。所以,古人論風景必曰山水,李清照稱:“山光水色與人親”。
園林水體可賞、可游、可樂。大水體有助空氣流通,即使是一斗碧水映著藍天,也可使人的視線無限延伸,在感觀上擴大了空間。園林中各類水體,無論其在園林中是主景、配景,無一不借助植物來豐富景觀。水中、水旁園林植物的姿態、色彩,所形成的倒影,均加強了水體的美感。先賢們將水的本性以擬人化的手法評價歸結為德、仁、義、智、勇、善、正的品德。孔子認為水無私給予萬物,“似德”;所到之處有生命成長,“似仁”;下流曲折而循其理,“似義”;淺者流行,深者不測,“似智”;赴百仞之谷不疑,“似勇”;其萬折必東“似意”。同時,水能“不清以人,鮮潔以出”,洗凈污濁,與人為善;水至量必平,最“公正”。不同的水體構筑物可以產生不同的水態;以水環繞建筑物可產生“流水周于舍下”的水鄉情趣;亭榭浮于水面,恍若神閣仙境;建筑小品、雕塑立于水中,便可移情寄性;水在流動中,與山石、河岸、塘堤產生摩擦,發出各種聲音。“山石有清音”是悅耳的美感;“驚濤拍岸,卷起千堆雪”則氣勢磅礴。水聲,增添了天然韻律與節奏,顯示空間的樂感美。總之,水是構成園林景觀、增添園林美景的重要因素。
縱觀當今許多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,都無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,來提高園景的檔次和增添實用功能。各類水體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靜態水景,或是動態水景,都離不開花木來創造意境。
1.水邊的植物配置水邊植物配置應講究藝術構圖。我國園林中自古水邊主張植以垂柳,造成柔條拂水,同時在水邊種植落羽松、池松、水杉及具有下垂氣根的小葉榕等,均能起到線條構圖的作用。但水邊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種植及整形式或修剪,以免失去畫意。在構圖上,注意應用探向水面的枝、干,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,以起到增加水面層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。
2.駁岸的植物配置駁岸分土岸、石岸、混凝土岸等,其植物配置原則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體,又對水面的空間景觀起著主導作用。土岸邊的植物配置,應結合地形、道路、岸線布局,有近有遠,有疏有密,有斷有續,曲曲彎彎,自然有趣。石岸線條生硬、枯燥,植物配置原則是露美、遮丑,使之柔軟多變,一般配置岸邊垂柳和迎春,讓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,遮擋石岸,同時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,如變色鳶尾、黃菖蒲、燕子花、地錦等來局部遮擋(忌全覆蓋、不分美、丑),增加活潑氣氛。
3.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觀低于人的視線,與水邊景觀呼應,加上水中倒影,最宜觀賞。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,以體現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意境。但若岸邊有亭、臺、樓、閣、榭、塔等園林建筑時,或設計種有優美樹姿、色彩艷麗的觀花、觀葉樹種時,則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擁塞,留出足夠空曠的水面來展示倒影。
4.堤、島的植物配置水體中設置堤、島,是劃分水面空間的主要手段,堤常與橋相連。而堤、島的植物配置,不僅增添了水面空間的層次,而且豐富了水面空間的色彩,倒影成為主要景觀。島的類型很多,大小各異。環島以柳為主,間植側柏、合歡、紫藤、紫薇等喬灌木,疏密有致,高低有序,增加層次,具有良好的引導功能。
另外用一池清水來擴大空間,打破郁閉的環境,創造自然活潑的景觀,如在公園局部景點,居住區花園、屋頂花園、展覽溫室內部、大型賓館的花園等,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園,配以水際植物,造就清池涵月的畫圖。